021-34679378
凯发app平台
上海市闵行区顾戴路2337号维璟中心G座19楼DEF1室
y999@188.com
2025年3月5日,全国两会开幕,国务院总理李强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。
在此次政府工作报告(以下简称《报告》)中,与房地产相关的表述达到300余字,是近年来篇幅最长的一次,所涉及范围也是近年来最广,足见中央对房地产的重视程度。
《报告》对2025年房地产走势以及政策取向的定调,具有风向标意义。读懂《报告》,才能看懂今年的房地产行业。
下面就来逐一解读,《报告》所释放出的重要信号。
2024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对房地产的定调为:“优化房地产政策,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”。而今年则表述为“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”。
此外,“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”一项工作部署中还特别提到,“优化和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,更大力度促进楼市股市健康发展”。
稳楼市股市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总体要求,在史上尚属首次。
而“持续用力”、“更大力度”,这些掷地有声的词汇用在“稳房地产”上,所透露出来的决心之大,同样是史无前例的。
首先,实行“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”以及“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”,通过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,调动居民的购房意愿。
《报告》罕见的明确提出将“降准降息”,同时将提高财政赤字,增发超长期特别国债,还安排4.4万亿元的地方政府专项债,重点用于投资建设、土地收储和收购存量商品房、消化地方政府拖欠企业账款等。
地方政府专项债4.4万亿,为有史以来最高额度。
2024年的额度为3.9万亿元,今年增加了5千亿。《报告》明确专项债用途包含土地收储和存量商品房收购,是对房地产的特别关照。
其次是专门针对房地产一系列政策措施,后面我们再逐一展开。
去年9.26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“止跌回稳”,随后一系列的政策相继出台,市场随之出现了明显回升,多个城市成交量创新高,且成交热度延续到今年,房地产止跌回稳已具备一定基础。
今年开年多个省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了推动房地产“企稳回升”、“回稳向好”等更为积极的提法。足见,对于打赢房地产这一仗,中央及地方显然是有决心、有信心的。
今年的《报告》,房地产依然被列为“有效防范化解风险”的重点领域之一。
而对比2024年的《报告》,可以发现一些微妙变化。
首先,在2024年《报告》中,关于房地产的表述,是放在“稳妥有序处置风险隐患”的框架下,重点提到了给予房地产企业融资支持,以及一揽子化债方案的落实等。
△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部分内容截图
而今年的《报告》中,关于房地产的政策方针,放在“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”的框架下,且未涉及到房企化债的具体措施。仅提到,“发挥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作用,继续做好保交房工作,有效防范房企债务违约风险”。
△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部分内容截图
着墨程度不同,暗示着房地产政策的侧重点已有所不同。
数据显示,自2021年以来,百强房企中已有46家暴雷,百强外的房企小微更是“死伤无数”。经过三年多大洗牌,房地产企业的出清已基本到一段落。直白点讲,该爆的基本都爆了。
出险房企的债务重组工作持续推进中。
因此,房企化债已经不是今年的主线。今年房地产的重点任务是“止跌回稳”,以更高质量的发展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。也就是《报告》所说的“统筹发展和安全”、“在发展中逐步化解风险,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垫良性互动。”
概括起来说,首先,发挥融资协调机制的作用,继续做好保交房工作;其次,回归市场。通过释放购房需求,推动市场“止跌回稳”,实现企业良性发展;再者,通过回收存量土地及收购存量商品房,优化市场供应结构,降低库存风险。
“因城施策调减限制性措施,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,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。”
这几年政府工作报告中,关于住房需求的表述每一年都不同。
2022年提出“要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”。
2023年强调“要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”。
2024年,提出“满足居民刚性住房需求和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”。
今年则表述为“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。”
释放潜在需求的前置条件,包括:
①因城施策调减限制性措施。
去年中央已将房地产政策调控自主权下放给地方,支持地方因城施策、精准施策、一城一策,用好政策工具箱。
事实上,目前各地很多限制政策都已经松绑了,仅个别城市仍保留部分限制政策,比如部分一线城市的核心区域依然限购。
以往关于房地产政策措施大多用词为“优化”、“调整”,而今年《报告》对今年地方调控政策定调为“调减”,意思已经非常明确,关于房地产的限制性政策只会减不会增。现存的限制性政策进一步解除,甚至全面退出,都是有可能的。房地产将进入政策最为宽松的一年。
政策松绑,此前被压抑的部分购买力也将随之释放。
②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。
另外,去年已明确,允许地方发行政府专项债,以货币化安置等方式,新增实施100万套城中村改造和危旧房改造。
货币化安置的意思,就是直接给钱或给房票,让拆迁户去买房。
很多人可能还记得,上一轮房地产去库存,发挥核心作用的正是货币化棚改。机构申万宏源按照此前棚改货币化的效果估算,本轮100万套的城中村改造将带动近1亿平方米住宅销售。
今年初多个省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,城中村及危旧房改造都被列为重点工作项,有不少省市提及大力推进房票安置的工作;与此同时,包括广州、深圳、上海、北京、郑州、西安等在内城市今年开工量都出现明显增加。
值得一提的是,去年住建部已表态,“只要前期工作做得好,我们还可以在100万套基础上继续加大支持力度”。而此次《报告》用了“加力”一词,意味着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的规模将更上一个台阶,从中将释放出一大波的购房需求。
“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土地利用方式,合理控制新增房地产用地供应。盘活存量用地和商办用房,推进收购存量商品房,在收购主体、价格和用途方面给予城市政府更大自主权。”
《报告》并未直接提及房地产去库存,但从以上工作部署可以看出,房地产去库存依然是今年的重点任务之一。
截至2024年末,新房待售面积还有约7.5亿平方米,其中住宅约3.9亿平方米,未开工土地更是多达53亿平方米。
居高不下的库存,是制约房地产“止跌回稳”一大阻力。
去年,中央正式提出房地产“去库存”,并明确“严控增量、优化存量、提高质量”的方针。
从本次《报告》来看,今年的去库存工作,依然会围绕这条主线展开。
首先,控制土地供应量。
合理控制新增土地供应,从根本上抑制库存新增;同时,引导城市向集约化方向发展,用地向功能复合模式转变。
其次,收储工作要挑大梁。
一方面,前文提到,今年地方政府专项债额度增加5千亿元,比去年提高了约12.8%。同时,《报告》还强调,“在收购主体、价格和用途方面给予城市政府更大自主权”。
专项债回收存量土地及商品房的政策在去年11月出台后,各地响应积极,今年2月下旬,广东已率先发行307亿元专项债用于回收闲置存量土地,为其他省市打了样板,其他省市也在积极推进中。
比较值得关注的是专项债收购存量商品房工作,目前收购对象仍然以国央企为主,且在收购价格、房源匹配度等方面仍存在争议,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政策效果的发挥。
《报告》提出赋予城市政府更大自主权,意味着给予政策优化的空间,各地可以因地制宜进行适度调整,更好的推动收储工作落地。
提高质量方面,此前已明确,核心在于建设高品质住宅。对应到《报告》中的内容,就是建设好房子。
“建设好房子”首度写进报告
明确今年要完善标准规范
“适应人民群众高品质居住需要,完善标准规范,推动建设安全、舒适、绿色、智慧的‘好房子’。”
建设好房子的说法,最早由住建部在2023提出,今年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,是从更高站位上对这一趋势的认定。
此前,住建部已在部分城市开展好房子试点,并打造了一批好房子示范项目。与此同时,部分省市已经更新、发布了住房升级迭代的相关标及文件,引导住宅产品向“好房子”进化。
比如成都出台了《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(2024版)》并落地首批 “好房子” 试点项目;绍兴印发《“好房子” 试点工作实施方案》及试点工作任务清单;济南也出台了《住宅品质提升指引(试行)》,引导商品住房开发、建造、运维全周期品质提升。
此次政府工作报告对好房子建设作出指示,提出完善好房子的标准规范,可以预见,今年关于好房子的官方标准将会加快制定及落地,引领好房子建设驶入快车道。
另外,《报告》还提到,“拓宽保障性住房再贷款使用范围”,“有序搭建相关基础性制度,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”,这意味着后续将出台细化的政策及制度,值得期待。
小结
透过《报告》看中央对今年房地产的定调,较此前已大有不同。
小编总结认为:今年房地产不局限于“防范风险”,而是步入到“稳中有进”阶段。历经3年多的努力,房地产的转折点终于要来了!
声明:信息来源于网络资源整合,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侵权,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!联系号码:17740831949。